个人信息

头像

姓名: 黄俏庭

部门: 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性别:

职务:

职称: 副主任医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暨南大学

联系电话: 15692009105

电子邮箱: huangqt@jnu.edu.cn

办公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13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

通讯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13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

邮编: 510630

传真:

荣誉奖励:

联系方式

huangqt@jnu.edu.cn

个人简介

2010年入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医疗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诊疗经验丰富,擅长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2010年起一直承担暨南大学《精神病学》课程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相关教学工作,为暨南大学全英授课资格教师,2015年被评为暨南大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曾赴丹麦哥本哈根参加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的抑郁诊疗专项培训。2017年曾赴捷克布拉格参加第14届世界睡眠医学大会作报告交流。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曾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深造一年。主持、参研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厅局级和校级科研项目,长期开展失眠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研究,与英国剑桥大学精神医学系合作在睡眠、情绪以及认知功能领域创新性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发表SCI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获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

临床专长:

1. 失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睡眠疾病的临床诊疗。

2. 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诊疗。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学习经历

(1) 2012-09至2016-06,暨南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博士

(2) 2007-09至2010-06,暨南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硕士

(3) 2003-09至2007-06,湖北民族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1) 2010-07至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部-第一临床医学院),精神医学科

(2) 2023-08至2024-08,University of Cambridge,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研究方向

失眠障碍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研究。

主要论文

[1] The Abnormal N-Acetylaspartate to Creatine Ratio of the Right Putamen is Linked to Wakefulness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Nat Sci Sleep, 2024, 16:1407-1418.

[2] Correlation Between Chronotype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Mediated by Sleep Qual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at Sci Sleep, 2023, 15:499-509.

[3] High-dose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might be more superior than low-dose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early therapy period: a network meta-analysis. BMC Psychiatry. 2020; 20(1):248.

[4] Salvianolic acid B abolished chronic mild stress-induced depression through suppress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inflammation via regulat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 2019; 43:e12742.

[5] A Proton MR Spectroscopy Study of the Basal Ganglia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 Sleep Medicine. 2017; 40:e137-e138.

[6] Plasma neuropeptide Y level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Sleep and Breathing. 2015; 19(2):617-622.

[7] 失眠障碍患者小脑中央核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 44(3):155-160.

[8] IDEAL-IQ技术诊断OSA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8; 39(5):89-95.

[9] 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医师抑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27):5280-5282+5323.

[11] 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30):5904-5907.

[12] 肥胖症的精神药物和心理治疗研究进展.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6; 2(1):46-48.

[13] 惊恐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现况.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18:3104-3106.

[14] 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血清P物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3; 39(2):65-69.

[15] 江门市社区中老年人群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水平调研.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9):1234-1236.

[16] 抗抑郁药治疗失眠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11):971-975.

[17] 基层医院药师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调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5:165-167.

[18] 原发性失眠患者与有失眠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神经肽YP物质水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 26(7):490-494.

[19] 广东省乡镇青少年学生白日过度思睡状况及相关因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11):641-645.


主要著作

承担课题

[1]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基础研究计划2025年度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2025A03J4256,基于BDNF-TrkB-GABA信号轴研究锌稳态失衡对大鼠睡眠-觉醒的调控及机制,2025/01-2026/1220万元,在研,主持。

[2]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10731,失眠障碍小脑半球偏侧化异常机制的多模态神经影像研究,2022/04-2024/035万元,结题,主持

[3]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立项课题,2020WT013,基于调节及中介效应模型的COVID-19疫情对大学生情绪和睡眠影响的机制研究,2020/09-2022/090.5万元,结题,主持

[4] 暨南大学2020年本科教材资助项目,202014,《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2020/01-2021/125万元,结题主持

[5] 暨南大学第十五批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201917,智慧教学应用项目:《精神病学》,2019/09-2020/81.5万元,结题,主持

[6]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科研培育专项基金立项项目,2018105,纹状体在失眠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2019/07-2022/65万元,结题主持

[6]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9478,失眠障碍与重性抑郁障碍的双向病程关系及唾液皮质醇觉醒反应研究,2019/07-2021/61万元,结题,主持

[7] 暨南大学第二十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港澳台侨学生专项),JG2019042基于DOK分级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港澳台侨学生《精神病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2019/06-2021/51万元,结题,主持

[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1617310,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索皮质-基底节环路在失眠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017/01-2019/1215万元,结题,主持

[9]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6279,失眠障碍患者过度觉醒的生物学机制研究,2016/07-2018/060.5万元,结题,主持

[10] 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科研培育专项基金立项项目,2014207,原发性失眠障碍与有失眠症状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2014/02-2016/015万元,结题,主持

发明专利

讲授课程

(1) 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精神病学》

(2) 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精神病学》

(3) 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精神病学进展》

荣誉奖励

社会职务

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精神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和焦虑障碍学组委员

广东省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临床研究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居家养老服务协会公共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睡眠障碍与精神卫生分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