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头像

姓名: 李卫

部门: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

性别:

职务:

职称: 教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西安交通大学

联系电话: 020-85222167

电子邮箱: Lwxasn@sohu.com

办公地址: 暨南大学第二理工楼

通讯地址: 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耐材院

邮编: 510632

传真: (020)85220890

荣誉奖励:

联系方式

电话:(020)85222167      邮 箱:Lwxasn搜狐邮箱

单位网址:https://iwrm.jnu.edu.cn/  https://wrmc.jnu.edu.cn/

个人简介

李卫,男,汉族,19631月生人。教授,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8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1995/1996年),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2015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2016年),南粤创新奖(2016年)。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创院院长、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广州耐磨蚀及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暨南大学先进耐磨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兼主任。

主要从事金属耐磨材料、耐蚀材料、金属基生物医用材料、材料加工工程、复合材料以及材料磨损与腐蚀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工作。在耐磨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产学研工作方面特别是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高技术新材料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专长。主持和为主承担了5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以及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4),广东省科技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112)和广东省科技奖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排名1)、行业科技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一等奖3项(分别排名122)。科技成果产业化经济效益显著,取得发明专利40余件,出版专著和手册4部,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主持制定中国铸造耐磨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1996年被确定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后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级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015年入选广东省人才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2016年获南粤创新奖。曾兼任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副高)评审委员会金属材料专业评审组组长,广东广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现兼任国家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广东省耐蚀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铸造协会耐磨材料与铸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耐磨材料与铸件分技术委员会主任,世界铸造组织(WFO)铁基金属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学习经历

1984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84.7~1993.7,在机械工业部沈阳铸造研究所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期间获得机械部机械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

1993.7~2003.6,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工作,期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4.7~1993.7,在机械工业部沈阳铸造研究所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期间获得机械部机械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92年始任高级工程师;

1993.7~2003.6,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工作,期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1996年始任教授级高工;

20036月开始在暨南大学任教现任职于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

研究方向

耐磨损耐腐蚀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金属功能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制备与材料加工工程;特殊功能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材料摩擦学研究。

主要论文

主要著作

承担课题

发明专利

讲授课程

金属材料加工原理,材料加工技术,金属学原理,耐磨材料与磨损。

荣誉奖励

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