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佳,女,博士研究生,现在暨南大学生命科技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细胞生物学系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5年暨南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工程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之后分别于2002年和2010年获得暨南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和完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学习。2013年3月前往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访问学习半年。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医学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学习工作一年。2017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再次前往UCDavis的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物学系进行访学交流。
长期从事基因工程新药的研发工作,曾参与国家第二个基因工程新药“外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FGF)”的研究开发,并作为完成人之一参与了国家、省、部、市级等与bFGF相关的多个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1996年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奖,1997年中华医学会医学进步一等奖,2013年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是本科生课程《基因工程制药学》和《生物制品》的主课教师,并参与多门生物医药方向硕博研究生课程的授课。
目前的研究方向专注于:(1)基于3D细胞模型和斑马鱼模型的活性成分筛选平台的建立;(2)靶向活性小分子多肽的研发:建立了生物学的噬菌体筛选的天然氨基酸多肽筛选平台,并与美国著名的组合化学实验室Kit Lam实验室建立了组合化学OBOC筛选的非天然氨基酸多肽筛选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物信息模拟的功能短肽的筛选平台;(3)对FGFR等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及其配体在疾病微环境和组织修复的的功能和作用展开研究;(4)与国内外合作单位共同研究开发含有活性成分的生物材料和药物递送/分子影像诊疗一体化检测系统。
迄今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和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课题8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文章几十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Q1区)SCI文章十余篇,发明专利授权20项(含PCT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项),专利转让4项,专利使用权许可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