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博士,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师从杨秀荣院士。随后在德国明斯特大学、美国杜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进行学习工作。2017年底引进回暨南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电子生物传感、细胞荧光成像、纳米材料等,在新型纳米探针的设计、信号放大、光谱增强及生物纳米传感技术等方面的代表性究成果包括:(1) 利用具有生理刺激响应性的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探针,实现细胞内分泌物的实时检测和细胞动力学分析;(2)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发展了一系列超灵敏的荧光生物传感器;(3) 构建不同结构的具有高表面增强拉曼(SERS)强度的单个SERS nanotag,突破了SERS技术在生物传感和成像方面的发展瓶颈;(4) 便携式体外检测器件设计开发。
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总引用3000余次,多篇论文作为期刊的封面文章或年度热点论文,并被science-technology-blog.com,nanochemistry.blogspot.sg,2D Research.com,Material Views China等媒体转载报道。申请中国/国际发明专利多项。担任Biosensors Journal,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Open Access,Medicinal & Analytical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期刊编委。获暨南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暨南大学培育与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资助,主持包括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校企横向基金在内的多个科研项目。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与临床应用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