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第四层次优秀青年人才,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长期从事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数值模型预测的研究,以“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精细刻画-污染物迁移转化的REV尺度定量评估-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值模拟预测”作为研究思路,对微塑料、DNAPL等污染物开展了大量的可视化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系统研究工作,建立了一整套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微观机理模型,研发了可见光微观成像技术对多孔介质的性质参数和污染物迁移转化和修复过程进行精确量化,研究成果有效推动了微塑料等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机制和风险防控相关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Water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等土壤-地下水环境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29篇(含一区论文1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面上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暨南大学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课题9项,申请和授权9项发明专利,获得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奖项,担任6个国际期刊的客座主编、编委,有关微塑料污染过程模拟和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被《科普时报》以《地下水污染的风险与挑战》为主题进行专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