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头像

姓名: 邓慧杰

部门: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直属机构:

性别:

职务:

职称: 教授

学位:

毕业院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办公地址:

通讯地址:

邮编:

传真:

荣誉奖励: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学士,优秀毕业生 (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硕士(1983年1月至1983年12月)、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 (1984年1月至1985年12月)、美国Notre Dame 大学博士后(1986年1月至1987年6月)。

工作经历

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研究员及计算机通信研究组组长(1987年7月至1991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高级讲师(1991年7月至1994年6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及信息安全研究组组长(1994年7月至1998年3月)、新加坡国家科研局 Kent Ridge Digital研究院 (KRDL)首席研究员,普及计算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8年4月至2002年10月)、新加坡国家科研局 Infocomm Research研究院 (I2R)首席科学家,信息通信安全系主任(2002年11月至2004年7月)、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系统学院教授,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副院长(2004年7月至今)。

研究方向

主要论文

① 提出了首个无需在线可信第三方(online TTP)的公平交换(fair exchange)方案,为公平交易系统在互联网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基于此成果的样机软件以100万美元技术转移给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本人因此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研究员奖(Outstanding University Researcher Award,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999))。该成果(Efficient and practical fair exchange protocols with off-line TTP)发表在信息安全顶级国际会议IEEE S&P'98(论文被引次数:347次)。

② 发明Reed-Solomon Code的快速编码解码方法。该成果于1997年5月6日获得美国专利(专利号5627843),并被世界最大硬盘制造商Seagate Technology采用。

③ 参与制定ISO/IEC JPEG2000国际安全标准,并发明《JPEG2000码流及文件的认证方法》 及《JPEG2000控制访问方法》。 这两项发明被ISO/IEC JPSEC15444-8 国际标准文件采用。前一成果于2005年11月发表在国际期刊《ACM Multimedia Systems Journal》,后一成果于2007 年10月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Multimedia》上。

④ 提出了两个可鉴定的(certified)电子邮件协议,能够很好地同时实现邮件发送方和接收方的不可否认性和公平性,为电子邮件应用于公平交易环境提供了技术基础。该成果(Practical protocols for certified electronic mail)发表于1996年的《Journal of Network and Systems》(论文被引次数:234次)。

⑤ TCM(Trellis Coded Modulation)是G. Ungerboeck 1982年提出的划时代的数字通讯技术,是手机通信及宽带上网的基石。本人与G. Ungerboeck等人于80年代末合作提出多维TCM的概念和设计,大大提高数码传输速度及可靠性。该成果(Trellis-coded multidimensional phase modulation)发表在1990年1月《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论文被引次数:205次)。

⑥ 提出了一个支持公开可验证的签密方案,该成果(A signcryption scheme with signature directly verifiable by public key)发表在公钥密码学著名国际会议PKC 1998. (论文被引次数:204次)

⑦ 对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位置隐私性和路由匿名性给出了严格的定义,并提出了首个具有强位置隐私性和路由匿名性的Ad-Hoc网络路由协议算法。该成果(Anonymous secure routing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发表在第29届计算机网络国际会议LCN 2004(论文被引次数:188次)

⑧ 发表了基于错误计算结果攻击智能卡内置公开密钥的方法(Breaking public key cryptosystems on tamper resistant de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ient faults)。攻击方法及防范措施首先被IEEE Cipher News Letters于1996年10月23/24/29日在网络上发布。此科研结果被媒体多次报道。本人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及法国高等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1997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rotocol Workshop报告该成果(论文被引次数:136次)。

⑨ 1996 年领导研发了美国以外的世界第一个基于IPSEC 的全功能(fullstrength)私有虚拟网 (VPN)软件系统(当时美国对外禁止出口加密产品)。此系统被成功技术转移给新加坡的Singapore Technology 公司以及美国的 InternetAppliance 公司。此系统至今仍被新加坡政府各部委广泛采用。

⑩ 给出并证明构造满足隐私性的RFID协议的最小条件,指出目前绝大多数RFID协议无法满足隐私性的根源所在,为设计满足隐私性的RFID协议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成果(RFID Privacy: Relation Between Two Notions, Minimal Condition, and Efficient Construction)发表在2009年的信息安全顶级国际会议ACM CCS’09,完全版论文于2011年8月被信息安全顶级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录用。


主要著作

1984至1987年美国航天总署奖学金(NASA Research Fellowship)、199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功绩奖(ISS Meritorious Award)、1998年新加坡国家科研局 Kent Ridge Digital研究院成就奖 (KRDL Achievement Award)、1999年新加坡国家科研局 Kent Ridge Digital研究院优秀奖 (KRDL Excellence Award)、199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研究员奖,由陈庆炎副总理颁奖、2006 年新加坡管理大学颁发李光耀优秀研究奖(Lee Kuan Yew Fellow for Research Excellence)、2006年新加坡管理大学杰出贡献奖(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 in Recognition of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nd Dedicated Contributions)、新加坡科研局(A*STAR)“2010科技规划设计师”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2010 Architect)。

承担课题

发明专利

讲授课程

荣誉奖励

社会职务